不務正業的營業外收支-
當投資人想要了解一家公司的全部損益,毫無疑問地,營業外收入與支出都必須計算進去。然而,當投資人的目的只是要了解「獲益的成長與否」,站在穩健立場,最好將營業外收入排除在外。
損益表中,代表本業經營獲利的是「營業利益」,然而營業利益卻不等於公司的總損益。一家公司的總損益為「經常利益」,這兩個數字之間的差距就是「營業外收支」,顧名思義:
營業外收支=營業外收入-營業外支出
營業之外的收入,不管其金額多大,都不能視為本業經營的績效,更何況營業外收入當中,有許多項目是屬於「一次性」或「非常態性」,也就是說並非經常發生,所以穩健的投資人不應該將營業外收入列為評斷投資的標準。
#這只是第一槍
#許多文章是要咀嚼才會瞭解其中的意義
#選議員被當選縣長打也算光榮了
#很想寫篇為何有那麼多婉君
#你我其實就是縣府的投資人
不務正業的營業外收支-
當投資人想要了解一家公司的全部損益,毫無疑問地,營業外收入與支出都必須計算進去。然而,當投資人的目的只是要了解「獲益的成長與否」,站在穩健立場,最好將營業外收入排除在外。
損益表中,代表本業經營獲利的是「營業利益」,然而營業利益卻不等於公司的總損益。一家公司的總損益為「經常利益」,這兩個數字之間的差距就是「營業外收支」,顧名思義:
營業外收支=營業外收入-營業外支出
營業之外的收入,不管其金額多大,都不能視為本業經營的績效,更何況營業外收入當中,有許多項目是屬於「一次性」或「非常態性」,也就是說並非經常發生,所以穩健的投資人不應該將營業外收入列為評斷投資的標準。
#這只是第一槍
#許多文章是要咀嚼才會瞭解其中的意義
#選議員被當選縣長打也算光榮了
#很想寫篇為何有那麼多婉君
#你我其實就是縣府的投資人